茶与食品学院简介
多宝体育茶与食品学院办学的文化传承:茶与食品学院的前身是1938年设立的“福建省农业改进处崇安茶叶改良场”。2008年12月,多宝体育设立“茶学与生物系”。2012年8月,更名为“茶与食品学院”。学院下设茶学、园艺、智慧农业、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农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圣农食品学院与武夷茶学院2个产业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近1700人。茶学专业现为国家特色专业、福建省重点学科、福建省一流专业、福建省省级特色专业;园艺专业现为福建省一流专业、福建省级一流应用型建设学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现为福建省一流专业、福建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学科专业齐全、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学科研团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5人,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达52.3%;博士43人,占比48.9%;双师双能型教师64人,占比72.7%;硕士研究生导师2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园艺(含茶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C类以上人才13人。聘任行业/企业高管或技术骨干32人担任校外导师。拥有福建省省级教学团队(茶学)1个、福建省省级创新团队(茶学)1个、福建省省级应用型教学团队(园艺)1个。近年来,学院教师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主编应用型教材9部,出版专著(编著)13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本科高校精准帮扶项目、福建省重点科技项目等项目40多项;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南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与企业联合承担项目30多项,实现科研成果转化20多项。
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较好的教学、科研设施平台:学院现有教学实验场所面积1.4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近4000万元。学院牵头组建了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先后获批“大武夷茶产业技术研究院”、“茶叶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建武夷岩茶绿色创新中心和燕子窠生态茶园模式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学院在校内重点建设了茶树种质资源圃80亩、武夷茶学教科园200亩、园艺温室大棚1栋、园艺特色植物种质资源圃30亩、2条茶叶加工实训生产线、3条食品加工生产线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校外与圣农集团、武夷星茶业等行业龙头企业签订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0多家。
学院坚持引企入校,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学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围绕闽北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董事会在校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与福建圣农集团合作共建圣农食品学院,与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合作共建武夷茶学院。圣农食品学院获批福建省示范性产业学院,福建省高校产业学院发展联盟牵头单位;圣农食品学院和武夷茶学院均入选首批福建省现代产业学院;生态食品产业专业群获批福建省示范性专业群。学院依托产业学院,瞄准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服务南平千亿食品产业的生态食品产业专业群,创新“全程递进开放式”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学院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国家、省级学科技能和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99项。
下一步,学院积极发挥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武夷岩茶绿色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科技引领作用,加快农业学科和农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2025年2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