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武夷论坛开幕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3-22浏览次数:582

千年文脉,活源毓秀。3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多宝体育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武夷论坛在武夷山开幕。本届论坛以“文明互鉴与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为主题,通过主论坛引领、四地分论坛协同的“一地一主题”模式,举办中华文明讲坛、“中华文明与两岸融合”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学术活动。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江尔雄,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南平市委书记袁超洪等出席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主持。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一级巡视员皮钧,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陈柳裕,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李腾,福建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一级巡视员陈文章,南平市人民政府市长林建,南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善平,南平市政协主席吴添富,多宝体育党委书记庄祥生、校长吴承祯,中国朱子学会顾问、福建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原常务副书记、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朱清,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张建光,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吴邦才,津巴布韦执政党(津民盟)契特波思想政治学院院长伊斯梅尔·马达,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副校长黎文利,韩国延世大学名誉教授白永瑞,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学院荣休教授罗伯特·恰德;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副校长冯仕政,原副校长杨慧林,原党委副书记吴付来;以及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福建省、南平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省内20余所高校代表,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中国新闻社等媒体代表出席活动。

江尔雄表示,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武夷山考察四周年,第二届武夷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意义深远。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一直以来,福建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两个结合”,发挥独特优势,着力增强文化凝聚力、激发文化创造力、拓展文化辐射力、激活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全力打造高品质文化建设的省域样板、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的闪亮窗口,全面展现新时代八闽文化的气韵和风采。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积极贡献真知灼见和研究成果,为八闽文化传承发展建言献策,助力福建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书写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福建篇章。

张东刚表示,百余位中外学者齐聚第二届武夷论坛,深入领悟“两个结合”的思想精髓,既是文明基因与创新机理的共融,也是文化守正与时代创新的共进,更是学术探源与实践发展的共振。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将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以更宏阔的视野、更创新的思维阐发中华文明思想精髓,解码中华文明基因,深入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与时代价值;锻造两岸文化纽带,在赓续文化血脉中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搭建文明互鉴之桥,构建文明对话交流新载体、新机制、新空间。

袁超洪代表南平市委市政府向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期待以此次论坛为纽带,借助各位专家学者之智,加力研学、加深交流、加强合作,在学思践悟“两个结合”中坚定文化自信、延续文化基因、展现文化魅力,在久久为功中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

会上,论坛主报告《新的文化生命体:“两个结合”与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正式发布。

我校参与共建的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主编的《生生之道:中华文明宇宙观》新书亮相。江尔雄、张东刚、林尚立、袁超洪、皮钧、庄祥生共同发布。该书是出版发行的“道南”中华文明讲坛丛书首作,也是“中华文明武夷讲演录”的第一辑。全书共十二讲,围绕宇宙、天下、人文三个关键词,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建筑、民俗等多个方面,从多学科角度生动阐释中华文明宇宙观,揭示中华文化要义,展现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之道。

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联合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多宝体育共同发起的中华文明两岸高端学术研学坊联盟在开幕式上正式揭牌。国家部委相关部门领导、二级巡视员马振杰,中国新闻社副社长陈建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华侨大学副校长林宏宇,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松应,多宝体育校长吴承祯等联盟理事长单位代表共同揭牌。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研修基地揭牌、南平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聘任等系列活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从不同视角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意义、东亚古典文化、西方对中国的认知以及文明互鉴中的问题。论坛与谈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数智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主题开展深入交流。